刀鱼

对象鱼百科 2016-08-30 14:24:41

刀鱼,又称刀鲚,毛鲚,是一种洄游鱼类,与河鲀、鲥鱼和鮰鱼一起被誉为“长江四鲜”。清明后,刀鱼肉质变老,俗称老刀。

营养价值

野生刀鱼肌肉鲜样中粗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均显著低于养殖(P<0.05),而粗脂肪含量为则显著高于养殖(P<0.05),两者的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和养殖肌肉鲜样中均测出18种氨基酸,但在含量上养殖绝大多数氨基酸均显著高于野生刀鲚(P<0.05)。其中,养殖刀鲚氨基酸总量高出野生11.97%,鲜味氨基酸总量高出野生刀鲚14.12%。根据氨基酸评分(ASS)和化学评分(CS),野生和养殖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而养殖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显著高于野生(P<0.05)。

外形特征

刀鱼从头向尾部逐渐变细,腹部圆润,上颔长,超过胸鳍基部,胸鳍鳍条细长,有6个长的细丝,臀鳍长,并与尾鳍相连,尾鳍短小,臀鳍软条80条,体长可达26厘米,体长、身侧扁,向后渐细尖呈镰刀状,故而得名。

一般体长18~25厘米、体重10~20克。吻短圆。口大而斜、下位。体侧两边被大而薄的圆鳞,腹具棱鳞,无侧线。胸鳍上部有丝状游离鳍条6根;背鳍、臀鳍各1个,臀鳍长直至尾尖与尾鳍相连,尾鳍小而成尖刀形。头及背部浅蓝色。体侧微黄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基部均呈米黄色,尾鳍边缘黑色。

分布范围

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3月份长颌鲚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产卵群体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长江干流进行产卵活动。

生活习性

为暖温性中上层小型洄游鱼类。栖息于沙泥底质近海,可进入江河及其支流湖泊、河口或咸淡水生活。以桡足类、枝角类、轮虫及小鱼等为食。

生殖季节从河口区进入淡水区,沿干流上溯至长江中游产场作生殖洄游。产卵后亲鱼分散在淡水中摄食,并陆续缓慢地顺流返回河口及近海,继续肥育。刀鱼的幼鱼也顺水洄游至河口区肥育。

本文作者:玄海
一键安装好钓鱼APP

找钓场、查看钓鱼天气,跟钓友交流

相关推荐

中华倒刺鲃

纸上谈鱼

电鳗

原创小敏

油餐条

原创小敏

梭鱼

玄海

白甲鱼

玄海

华鲮

玄海

入门 调漂 饵料 路亚 海钓 水库 坑塘 江河 台钓 四季 钓法 鲫鱼 草鱼 鲤鱼 青鱼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