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游

对象鱼百科 2016-05-13 13:55:57

鱼类的洄游,可分为索食洄游、生殖洄游和季节性洄游。前两者的洄游,在很大程度上是应生存和繁衍之需,当然也离不开水温的影响。而季节性洄游,是鱼儿直接受水温条件影响,结群由一处出发,沿着一定的水温线来进行有规律的游动。这种游动有方向性、路线性,更有一定的时间性。我们熟悉和了解了这些比较稳定的常规,对钓鱼爱好者,是极为有益的。

鱼类洄游

洄游是鱼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些鱼类的主动、定期、定向、集群、具有种的特点的水平移动。洄游也是一种周期性运动,随着鱼类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推移,每年重复进行。洄游是长期以来鱼类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结果,也是鱼类内部生理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必然反应。

对于人们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大自然的神奇旅程。对于钓鱼发烧友来说,鱼类的洄游更是无形之中汇报了各地区的各种渔汛。例如春暖花开时,它们会从深水区游到水浅的地方活动觅食,盛夏浅水温度高,寒冬浅水温度低,鱼儿会游回深水区避暑和越冬。在天然水域里,鱼是四处觅食的。在河川、湖泊、水库里生活的鱼,都喜欢栖息在靠近岸边有水草的环境。早晨日出;以后开始活动,在草边觅食。到了中午,逐渐向深水处游动觅饵。傍晚又逐渐往栖息场所洄游。渔谚 “一日三迁,早晚溜边”,讲的就是这个科学道理。除非栖息场所附近已没有食物可觅会被迫转移,大体上它不会离窝太远,只到附近觅饵,吃饱了又会回到老窝来。这就叫“老窝在,不远游,游必有归”。在产卵期,如果它们的栖息场所附近有水草茂密无流速的浅滩,可作为 “产床”,它们便会在附近就地产卵。如果没有这种条件,鱼就会雌雄亲鱼成群,做远距离洄游,到上游的浅水滩水草繁茂的静水区生儿育女。产卵后就在附近觅饵育肥。当然,在产卵期钓鱼,就要跟它到江河上游浅滩水草繁茂的地方下钩了。

洄游规律

鱼类由于受遗传基因和生存本能的影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七上八下九归堆”的洄游规律。“七上”就是七月份雨季到来后,河流水位上涨, 把旱季时水位低的草地和部分农田淹没, 雨水还把部分粪便、草籽、昆虫等鱼的食物冲入河中, “八下”就是到了八月下旬,雨季已过, 产完卵的鲤鱼此时开始向水库下游顺水洄游 ,并开始疯狂觅食贮存能量, 为过冬做准备。“九归堆”就是到了九月份河水的水温开始逐渐下降, 鲤鱼等鱼类开始越冬由浅水区逐渐向深水区栖息地集中。所以在水库选择钓位要遵循鱼的这一活动规律。

洄游路线

鱼在水中到处游荡,看起来似乎毫无规律,实际上不然。鱼既有相对稳定的居留处所,又有一定的洄游路线。

一是从居住地向就餐地游动。

通俗地讲就是从"家"到"餐厅"去吃饭,吃完饭到外面游一游,然后又回到"家"里休息。由于鱼的"餐厅"不是一个,只要有食物的地方都可成为"餐厅",而旦这些"餐厅"里的食物常常也是飘浮不定的(如浮游生物〉,所以鱼的洄游路线不可能完全固定,不过,可以肯定,没有食物的地方鱼是很难去的。

二是从"家"或"餐厅"向"氧吧"洄游。

鱼一旦缺氧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氧吧",当水中含氧量恢复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这种情况在钓场经常可以碰见:早晨刚去时发现鱼浮头,集中在下风口,这时到哪里也钓小上鱼,唯有下风门还能碰上一两条。可是,当缺氧现象解除后,就是上风口也能钓到鱼了。虽然看不见鱼游动的行踪,但可以想见,它是如何从下风口游向其他地方的。这种不可看见只可想见的路线会有许多,如鱼的每个居留处所与水草之间、与进出水门之间等等。其中有活水线的水域,也是鱼洄游的重要之地。

三是到生育区或在生育处就地洄游

细心的钓友不难发现这种情况,鱼在产仔时节离不开水草,总在生育地与居留地之间游动。

四是鱼的洄游必经之道

出于地形的原因,有些地方是鱼游动时必须经过的地方。如半岛尖、河道的狭窄处、水流汇合处、水库野塘的拐角处等等。这些都是鱼游经的路线。当然,鱼的游动还有其他规律。例如,安全通道的洄游,吃饱了,到外面去玩玩、看看等等。人们钓鱼就是利用鱼的游动来招引它们的。给它一个新亮点(饵料的光泽)一种新味道(饵的香味)等营造一个新"餐厅",它就会向着这个"餐厅"奔来。而这个"餐厅"的位罝就应该建在它们的旧"餐厅"和"家"的附近,或者在它们洄游的路上。

当然,如何寻找鱼群还将受到气温、含氧量、食物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并非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垂钓者在鱼事中还要遵循相应的鱼事规律,方有望寻着理想的“垂钓之趣”。

本文作者:扶夏桑梓
一键安装好钓鱼APP

找钓场、查看钓鱼天气,跟钓友交流

相关推荐

国际钓鱼运动联合会

玄海

中国钓鱼运动协会

玄海

棉线结

张公瑾

打龟

张公瑾

架竿

扶夏桑梓

等深图

扶夏桑梓

入门 调漂 饵料 路亚 海钓 水库 坑塘 江河 台钓 四季 钓法 鲫鱼 草鱼 鲤鱼 青鱼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