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鳟

对象鱼百科 2016-09-03 12:44:17

赤眼鳟,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地方称红眼鱼、参鱼,体呈长筒形、腹圆、后部较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眼的上缘有一显著红斑,故名红眼。是优质的经济鱼类,全国各水系均产,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杂、商品售价高等优点。

外形特征

体长筒形,后部较扁,头锥形,吻钝。须两对细小,体银白,背部灰黑,体侧各鳞片基部有一黑斑,形成纵列条纹。鳞大,侧线平直后延至尾柄中央。尾鳍深叉形、深灰具黑色边缘。眼上缘有一红斑故名赤眼、红眼鱼。

生活习性

赤眼鳟是一种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层的鱼类,一般栖息于流速较慢的水中,除我国西北、西南外,南北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生活适应性强,是一种以水生植物为主的杂食鱼类。

赤眼鳟的食用价值

营养价值

赤眼鳟含肉率平均为74.64%±0.43%,鲜样肌肉粗水分、粗蛋白、粗脂肪、钙和磷分别是75.42%、18.05%、4.95%、0.50%和0.48%;肌肉干物质中粗水分、粗蛋白质量分数、粗脂肪质量分数、灰分质量分数、钙和磷分别为30.75%、72.52%、15.35%、0.08%、0.86%和1.28%;18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4.89%(质量分数,干样),其中10种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为34.54%,占氨基酸总量的46.12%,4种鲜味氨基酸的总含量为27.89%。赤眼鳟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值得开发驯养的优质淡水鱼类。

药用价值

药名:赤眼鳟

别名:鮅、赤眼鱼、红目鳟、红眼棒、红眼鱼、醉角眼、野草鱼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Richardson)

归经:胃经功效:暖胃和中;止泻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纲目》:鳟鱼,处处有之。状似鍕而小,赤脉贯瞳,身圆而长,鳞细于鲜,青质赤章。好食螺蚌,善于遁网。

科属分类:鲤科

主治:反胃吐食;脾胃虚寒泄泻

生态环境:栖息于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或湖泊。为杂食性鱼类。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骨脏,洗净鲜用。

用药禁忌:患疮疡疥癣者慎服。

功效分类:温里药

性味:味甘;性温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赤眼鳟的肉。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00g。

出处:《中华本草》

钓法

一、静水沉底钓

找好钓点打好窝子,像钓鲫鱼一样持竿静等,只是钓饵可适当大一些。

鲫鱼以食香为乐,赤眼鳟和鲫鱼一样食谱广,怛对臭似乎更欣赏,因此,打窝料放些臭料,会引来更多的赤眼鳟。

其吃钩状态不似鲫鱼那么文静多疑,也不像鲤鱼那样慢腾腾地品尝,而是像草鱼那样快捷疾走,浮标的反映多枭急速上下跳动几次,然后很快没人水中,这时提竽十拿九稳。

所钓水域如果水质很清,属瘦水,用荤饵好;如水质混浊,能见度差,用面团或粳米饭团蘸香饵或臭饵效果好。

赤眼鳟警觉性很高,钓者身着白衣,脚步声过响或大声说话,渔竿击水,都会将它们惊跑,一大群逃之夭夭。故静水钓者要穿深色衣裤,说话要轻、走路要轻,竿人水要轻,钓到较大的个体出水抄鱼都要轻手轻脚,不要把鱼惊走。

二、桑葚悬拖钓

赤眼鳟最喜食桑葚。桑树多在河湖水库边生长,江南地区每到春末5月,桑葚成熟,这时赤眼鳟多在树下水中等食被风吹落的桑葚。

钓时,取熟得发紫的桑葚2枚,挂钩上,抛入树下水中,前后左右拖钓,不沉底。在此方水域觅食的赤眼鳟立即上去抢食,吞下即向河湖心游去,提竿即可得。

三、抛竿远投钓

用葡萄串钩好于炸弹钩。5个钩子上间隔放荤素饵,看其喜欢吃哪种,然后再进行调整。静水处,铅坠可小些,10~20克重;流急较急处,铅坠可用30克的。

为了让鱼多吃钩,钓者可备3~5副小抛竿,选好钓点后,在钓点将钓组扇形抛出,线拉直竖好竿子,竿尖上拴铃,以眼看耳听相结合,不致赤眼鲔吃钩后未能及时提竿而逃掉。

本文作者:玄海
一键安装好钓鱼APP

找钓场、查看钓鱼天气,跟钓友交流

相关推荐

中华倒刺鲃

纸上谈鱼

电鳗

原创小敏

油餐条

原创小敏

梭鱼

玄海

白甲鱼

玄海

华鲮

玄海

入门 调漂 饵料 路亚 海钓 水库 坑塘 江河 台钓 四季 钓法 鲫鱼 草鱼 鲤鱼 青鱼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