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鲷

对象鱼百科 2016-04-11 17:22:47

石鲷属鲈鱼目,石鲷科鱼,本科已知的有7种。石鲷大部分栖息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温、亚热带水域,具有强壮的牙齿和鸟喙般的口部,可将海螺、蚌类、海胆等咬碎吞食,而不能吃水草。石鲷都有很强的好奇心,被认为是鱼类中具有智慧的一种。

石鲷的外形特征

体呈长椭圆形到卵圆形,稍侧扁,体辐高。头小,前段钝尖。吻短,眼大,侧位,上颌达眼之前缘下方。小型栉鳞,侧线单一且完全,依背缘弯曲。口小不能伸缩,齿愈合形成类似鹦哥鱼之鸟喙状齿板,且非常强壮有力。但幼鱼时齿为分离的门齿状齿。前鳃盖骨边缘有锯齿。

背鳍1枚,基底长,具11~12棘,且硬棘部较软条部之鳍为低。臀鳍基底短,具3棘,和背鳍软条相当。腹鳍在胸鳍基底略后,有腋鳞。尾鳍截平或凹入。吻部无鳞,颊部具鳞。硬棘软条数16,臀鳍硬棘软条数13尾鳍内凹形。体黄褐色,含体侧及头部眼带,共有7条黑色横纹。小鱼之体色和成鱼差距甚大。

石鲷的生活习性

初夏为产卵期,此期间,雌鱼身体的黑色横带非常明显,雄鱼身上的斑纹变淡,全身呈灰色。

多在日落时,于外海的沿岸,产下直径约1毫米的卵,经约一天半即孵化,幼鱼和流动的水草纠缠在一起,进入大海中成长。

在长到11.5毫米以前,牙齿和一般鱼类相同,齿形尖锐,长在两颌的前端。但是长到8厘米后,其牙齿已逐渐臼齿化,并已排列成8层。随着齿形的变化,食性也改变。幼鱼摄食浮游在海水表层的小型甲壳类,长至10厘米以上后,杂食性渐强,也会吃些海藻类,成鱼改吃大型甲壳类。此时,又游到海岸边生活。

石鲷的分布范围

太平洋区均有分布,包括南非、红海、台湾、中国、日本、夏威夷、韩国、秘鲁、智利以及黄海、渤海等,属于热带海产鱼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长崎。

杂技之星石鲷

身体秀丽的石鲷鱼,不但能演出跳环的节目,还能用熟练的技巧为观众表演推球上坡等有趣节目,被游客称为动物园中的杂技明星。

① 在一个盛有海水的大型透明水簇箱中,从上面吊下红、蓝、黄、绿、褐5种不同颜色的金属环。经过训练的石鲷鱼,听到水簇馆调驯师的笛声之后,就钻过5只不同颜色的金属环。

调驯师又把5只金属环高低不平地放在水中,用不同的笛声为信号,让石鲷鱼有条不紊地忽上忽下地钻过,最后,调驯师把高低不平的五只金属环转成各不相同的方向,这时石鲷鱼会一上一下、忽左忽右再次钻过这5只环。

② 另一个节目,是在水槽当中放置一张小台子,将一条中间凹的长板,一端搭在台子上,另一端搭在水槽底面,形成一个斜坡,在长板的下端,放置一只高尔夫球。

表演时,让经过严格训练的石鲷鱼游到高尔夫球旁,顺着长板的斜坡,一口气把球顺着长板推到小石子上。它每次表演完后,便可得到调驯师所给的一片鲜虾肉。

石鲷垂钓注意事项

石鲷矶钓中的最难钓到的鱼,其拉力较强要用结实的竿配有卷线器,并用较粗的鱼线。尖锐的牙齿即使是坚硬的贝壳也能轻松的弄碎。

所以要采用不易被咬断的钓线,以寄居蟹及海胆作诱饵,最好以有岩礁带的海底海沟,坡道、岩石壁的地方垂钓为最佳场所。拥有斑纹特微的石鲷是矶钓的最好选择。由于石鲷是很难钓上来的一种海鱼,所以又被钓鱼人称为“梦幻之鱼”、“矶钓之王”。

本文作者:小林
一键安装好钓鱼APP

找钓场、查看钓鱼天气,跟钓友交流

相关推荐

中华倒刺鲃

纸上谈鱼

电鳗

原创小敏

油餐条

原创小敏

梭鱼

玄海

白甲鱼

玄海

华鲮

玄海

入门 调漂 饵料 路亚 海钓 水库 坑塘 江河 台钓 四季 钓法 鲫鱼 草鱼 鲤鱼 青鱼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