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钓鱼喜欢打窝,噼里啪啦若干斤,然后就死等,专钓这一窝鱼,有时效果并不太好,此外还要不断续窝,既麻烦又费事。如果在钓鱼前,先观察钓点地形地势,判断出鱼必经之路,摸着鱼道钓鱼,可能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垂钓,历来就有“三分是钓技,七分找鱼”之说。俗话说得好啊:人行久了成为“路”,鸟歇长了粪为途,鱼道见鱼泡,所以,任何生物的活动都会留下些痕迹的。今天我就来小谈一下我垂钓时“找鱼”的一点小体会吧!
所谓找鱼道,我的方法是这样:到钓点,不要打窝,切记切记!然后拿出四米五的杆,装好钓组上稍硬饵,依次先由深水逐次到浅水进行反复试钓,每次一两分钟,一旦有口,要再次该点试钓,若再有口吃钩,一般可定位鱼道,同样方法试两到三个点,经反复几次,就会找到某个点的鱼口特别多,或许就是鱼道,而且非同反响。
找鱼道有时候是要耗时间,要耐着寂寞。我在当地二桥某个点直到下午两点才发现一尺左右点,深三米处,鱼口频繁,先得几条一二两鱼,四点左右,一个不经意的口,提杆有分量,控杆溜鱼得一鲤鱼,重6斤,该点让我收获了几十斤鱼,当天去那里的钓鱼人,白板的人不少。昨天又去,仍是那个鱼道,钓获鱼二十多斤,其间遇一条大的,溜了几个回合,鱼脱钩而去。这天在那里钓鱼的人也不少,唯我收获最好,绝非自夸,钓鱼找鱼道很关键,
鱼不但有鱼道,鱼还有天然的窝子。比如:早春低水温期鱼聚滩扎草的时候较多,亮水打窝诱鱼效果不佳;盛夏中午大鱼归深归心;秋鱼爱扎旮旯;冰钓最好寻草等等,一定都是有规律的!各季节:清晨、中午、夜晚鱼都喜欢在什么地方呆着?其转移路线就应该是鱼道吧?跨季节,鱼同样有大迁徙的鱼道,比如我听说长江某段支流里的鲶鱼有”7上8下“(7月上溯、八月下游)的大范围游动规律。
我的经验是:七八米宽的河渠,鱼道一般在中间,十米以上的河渠,一般在离岸三到四米处。钓前先用钓具试钓并探底,如是流水,要找流水与缓水交界处。蒲草要比芦草好,蒲草中的鲤鱼较芦草中的爱吃钩好钓,浮萍要比扎毛好,但扎毛中有路的例外。早十时前钓阳,十时后钓阴。不同水域,底情也不尽相同。总之:
一、深水处的点:要选择土坑、坡与平面的交接处;
二、浅水处的点:要找深坑、深沟;
三、地形多变的点:要找小块平坦、平道;
四、平底处的点:要找有沟、有坡、有坎的地方,尤其是坡与平面的交界处,有沟有坎,是鱼的必经之道。
不对之处,请高手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