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钓鱼人第一要素是什么,有人说是财力,有人说是空闲时间,但其实都不正确,身为钓鱼人,第一要素,眼力要好,这个眼力包括了两个方向,第一是视力要好,视力不好,什么调钓都是扯谈;第二,观察能力要强,这一点尤其重要,观察能力,下可观水色、识水情,上要明天色、辨地形地貌,这几点综合起来,就是眼力了,眼力不好,还是换个休闲运动比较好,这其中,学会寻找钓位,这就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了。
关于如何寻找钓位,这在钓鱼圈子里,是个津津乐道,永远不会觉得枯燥乏味的话题,因为国内地大,什么丘陵、山川、湖泊、河流等自然水势就不说了,人工修建的运河、湖库、堰塞、池塘也是多不胜数,除此之外,各种奇奇怪怪的水势也是数不胜数,根本就没有一套行之有效,能通用的技巧,但是,我们其实可以另辟蹊径,从源头来分析,来判断,野外水域里到底有没有鱼,从而选择藏鱼可能性最大的水域。
一、长期被遮挡、阴凉处,多半不藏鱼,反向寻找,往往都能找到不错的位置
有些野外水域,先别说水势如何,只看地势,如周围高山峻岭,类似这样地形的水域,长期避光的区域,就很不是适合下杆,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因为鱼的主食,就是水中的浮游生物、微生物、节肢类水生昆虫、草籽、水草、水草等,但是这些食物,都离不开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阳光,不管是光合作用、氧化过程,都需要阳光参与其中,如果缺乏光线照射,相关水域的整体生态圈就很脆弱;
那么有钓友会有疑问,桥墩、堤坝、防护林附近,也有长期避光的区域,为什么也会聚鱼呢?因为高山的整体体积非常庞大,覆盖的区域也很大,所以这种影响很庞大,而桥墩堤坝、防护林等区域,所能影响的区域很有限,所以,一旦在类似地势垂钓,只需要反着来,找到受这种地势影响最小,或者完全不受地势影响,常年都有光线直射的水域,那必然能找到非常合适的钓位。
二、活水入口处,必是上佳的钓位
除了新疆、内蒙的海子,大多数水域,不管是河流、湖泊、水库,亦或者是池塘、堰塞湖,必定是有一个活水入口的,就算是黑坑,也会有一固定水泵进水口,所以,耐心寻找水域的入水口,挑选水流较缓,地势较为平坦,但是地形有明显阻碍水流的区域,只要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就算水位略浅一些,只要是有水草、滩涂等地形,只要水深大约超过80厘米,多半都会有鱼,无非就是鱼大还是小的区别,但是数量,绝对不会少。
这是因为,水域必是因为地势高低形成的落差,所谓水往低处流就是这个道理,不管是整体水位偏深还是偏浅,只要进水口的位置有水,大多数淡水鱼都是逆流的习惯,而进水口的水质相对最好,溶氧最是充沛,而有水草、凹凸、铧尖、蜿蜒等阻碍水流的地形,必然会阻滞大量的水中垃圾,这些都会吸引水域中鱼,往上游觅食,但是,在落水期,这些水域的入水口,如果水深浅于60~80厘米,多半没什么大鱼,多是小体型鱼;如果是涨水期,水深超过1.2~1.5米,则有很大的几率,能守到大鲤大草。
三、平原地形观察近岸和水域的落差
平原水域的水流,多因地形落差形成,落差越大,水流流速越高,落差越小,水流的流速越缓,而这种落差带来的另一种情况,就是近岸地形和水面之间,会因为水流冲刷,近岸和水面有高度差,这种高度差越大,则说明涨落水越频繁,不能说这种水域一定没多少鱼,但是,这种水域相对来说,钓起来是比较麻烦的,因为频繁的涨落水,会让水底的鱼群,不能保持一个相对固定的栖息地,所以涨水在哪里钓,落潮在哪里钓,几乎是涨水一次、落潮一次,都需要重新寻找,很是麻烦。
如果近岸和水面高度差比较低,则说明水域有固定的进水口,虽然也会有涨落潮,但是水深变化并不会特别大,所以鱼群在水底的栖息地,相对比较固定一些,这种水域,只要能找到比较好的上鱼地点,基本上每次来,渔获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其实原因也不复杂,在水域中,水深变化,就代表存水量变化,水深变化越频繁,说明存水量变化比较大,换而言之,水温的变化的温差就比较大一些,反之,水温变化的温差就比较小,这对鱼来说,水温变化温差越小,那越适合栖息、游曳。
四、水色越浑,藏鱼的概率越大
水色这个概念,可以说是水的颜色,其实是管线照射到水中后,反射到眼中,我们视觉器官反馈的色彩,水色可以用肥瘦来形容,比如清澈、淡蓝,一眼可以看到水底,这种我们称为瘦水,也有比较绿、深蓝、铁锈色等,这就是水中杂质比较多,浮游生物比较多,所以说比较肥;但是水色比较浑,基本上都是指泥沙含量比较大和水质肥瘦,没什么关联,而我们挑选钓位时,观察水色,其实是很考验经验和眼力,所以并没有什么标准,但是,只要看哪里的水色浑浊,那说明,水底多半有鱼群游曳,那此处有鱼的概率,基本上就没跑了。
以上这几种挑选钓位的技巧,基本上可适用于大多数水域,只要耐下性子,慢慢寻摸,迟早都能找到合适的水域,对新手来说,参照的指标也很浅显,只要运气不差,那找到适合自己的好钓点,也花费不了多少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