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脱钩跑鱼的原因大大小小有很多,一个提竿的动作可能就会有很多地方会造成脱钩,比如扬竿刺鱼的时候,鱼会本能地向反方向逃窜,如果提竿的力度大了鱼嘴被扯掉会跑鱼,提竿的时机不正确,鱼钩还没有刺进鱼嘴也可能造成脱钩跑鱼。这些都是造成脱钩的常见原因,不过我们今天想说的是大家经常会忽略的情况,我们来研究一下脱钩跟饵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说到这儿,有好多人就明白了,“饵料大得和鱼钩不成比例时,脱钩跑鱼就在所难免了,甚至在标相很好时发生空钩的情况。”是的,没错。个中原因钓友们也都清楚,因为饵料大,搓饵的时候鱼钩被包在饵团的正中间,中鱼提竿时,鱼钩要先从饵团的中间拽出,厚厚的饵团就成了阻隔鱼钩刺中鱼嘴的障碍,使得鱼钩从饵团中拽出时经历了较长的行程,其结果是鱼钩要么被拉出鱼嘴,要么刺中了鱼嘴的边缘,钩得很浅,脱钩跑鱼也就在所难免了。
可是很少有人去琢磨,同样大小的钩子,同样大的饵团,是跑大鱼多还是跑小鱼多呢?
野钓场很少有不闹小鱼的,尤其是鱼饵雾化状态较好时,小鱼铺天盖地,拉几竿就会占领整个窝子,正常大小的饵团落底时会被啄食一空,加大饵团就成了应对的办法之一。
笔者曾连续多年在一座山间小水库钓2千克以上的鲤鱼,那里的小鱼品种之多、数量之大、抢食之猛烈可谓前所未见,在与它们斗智斗勇中我渐渐发现,用大饵这招比较有效。8号伊势尼钩配鸡蛋黄大小的钓饵,可以在水下坚持3~5分钟。我便利用这宝贵的三五分钟时间,等待那个狠狠的大黑标。用这个办法,我每次都有斩获,虽然也有脱钩跑鱼情况出现,但是可以忍受,毕竟偶然跑鱼也是正常的。
去年,笔者和钓友们去另一座水库钓鱼,目标鱼还是钓鲤鱼,遭遇的第一个难题还是闹小鱼,其凶悍程度虽然不能在江湖上排第一,但如果不采取措施,还是会被他们逼疯。好在我们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于是,现成的钓组配大饵团再度上阵,可接下来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鱼儿咬钩的频率很高,中鱼的比例却只有三分之二左右,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一的空钩概率。
明明浮标被有力地拉黑,怎么会有这么多空竿?看标相不像是小鱼所为,于是我改变提鱼竿时机,结果毫无建树;更不可思议的是,即使中钩的那三分之二,绝大多数也在出水前莫名其妙地脱钩了,就这样,连续跑鱼两三条成了常态,甚至创造了连续跑鱼七八条的记录。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改用正常大小的钓饵,结果钓的过程几乎没有了,需要一竿连一竿地换饵,这哪是在钓鱼啊,分明是在喂鱼嘛!
菜鸟都是在不断遭遇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为老手的。于是,第二天的早餐时段变成了“火线分析会”大家七嘴八舌最终没能达成统一意见,不过有一个现象是公认的。以前我们用这招钓的是2千克以上的大鲤鱼,这次我们的对象虽然也是鲤鱼,但个头要小很多,以半斤到1斤之间的居多。用8号伊势尼钩钓小到半斤左右(甚至再小一点的)大到10斤的鲤鱼都没问题,为啥用了大饵团后,大鱼的跑鱼率低,小鲤鱼的跑鱼率会这么高呢?
当时我只是怀疑大鲤鱼嘴大口腔深,小鲤鱼嘴小口腔浅。按照常理,钓小一些的鱼应该用小一些的鱼钩,但是小钩大饵的搭配只会加大跑鱼率和空钩率,这是常识,因此肯定不行。那么换大钩?在鱼的密度较低的水库中用大钩,我有过很多教训,我钓鲤鱼的极限是只用到伊势尼9号钩,再大的看上去似乎增加了上大鱼的保险系数,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大鱼没钓到,小鱼也被耽误了。原因很简单,粗钩条大钩自重大,隐蔽性差,很容易引起鱼的警觉。
那么,细钩条的溪流钩应该可以吧?溪流钩钩条细,自重轻,虽然强度不理想,但应对小鲤鱼的拉力足够了,稍大一些的也可以用技巧来弥补。
饭后,我换了大一些的溪流钩一试,效果立竿见影。中鱼的概率高了,脱钩跑鱼的概率降了。大家纷纷效仿,忙得不亦乐乎。个中奥秘又是什么呢?回程的途中,我回想每一条鱼的中钩部位,有的深,有的浅,有的在嘴角,有的在唇边,而鱼的个头比较均匀,这说明什么?说明鱼嘴及其口腔的大小特别接近;标相也特别标准,说明它们的就饵动作相似;提竿时机也没有变化,说明提竿时吞饵的深浅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注意,吞饵的深浅不代表吞钩的深浅。问题就出在饵和闹小鱼上。搓饵时饵团虽然很大,但不论是搓成水滴形还是椭圆形,鱼钩都处在饵团的中心。入水后,由于小鱼啄食,饵团变成了不规则的形状,这个时候鱼钩就未必在残余饵团的正中间了,也就是说,在鱼吞饵的动作和深浅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鱼钩在鱼嘴中的位置却不一样了,这就造成了鱼中钩的部位明显不同。很显然,当形状不规则的残余饵团入口后,偏大一些的鱼钩和鱼嘴接触的机会要明显多于小钩。这就是大一些的溪流钩优于伊势尼钩的原因。
另一个我没有想到的原因是,溪流钩钩尖较伊势尼钩短些,比8号伊势尼略大一点的溪流钩钩尖却要比伊尼势短大约1毫米,正是这个短钩尖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天很多鱼的中钩部位都是在危险的唇边,同样的吞钩深度,如果用的是伊势尼钩,钩尖会刺在哪个位置?肯定离唇边更近了1毫米,这微不足道的一毫米往往起着关键作用,危险的边缘部位浅1毫米就很可能导致跑鱼。
得出了这个结论,文章开始提出的问题“同样大小的钩子,同样大的饵团,是跑大鱼多还是跑小鱼多?”便有了答案:大鱼嘴大,口腔深,即使鱼饵被小鱼啄食成了不规则的形状,吞饵时鱼钩也会入口相对较深,所以用同样大的大饵,同样大小的钩子,跑大鱼少,跑小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