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钓友感慨,现在的鱼,越来越不好钓,一是资源越来越差,二是政策越来越严苛,三是鱼口越来越狡猾。
资源和政策就不多说了,这是人力不能影响的,那么鱼口越来越滑,这即是钓鱼人可以解决的,也是钓鱼人导致的这一结果。
之所以说钓鱼人导致的,是因为钓饵的味型越来越复杂,味型的穿透效果越来越明显,鱼的食口自然也是越来越刁钻。
指望像上世纪钓鱼一样,面团上抹点香油就能连杆,剩米饭上滴几滴芝麻油就能装一尿素袋鱼,简直就是做白日梦了。
商品饵为了诱鱼效果,所有的饵料配方中,都会加入一些腥味饵,为了饵料的状态易于操控,多会制作成粉末状。
粉末状的饵料入水之后,粘性消失,会溶散、雾化,而雾化的饵料容易招惹小鱼抢食,所以用得久了,就会总结出这么个一个观点:小鱼喜腥,大鱼喜香,那么这句话,对不对呢?
一、腥、香对鱼的诱惑机制是什么
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碳基生命,鱼是动物,吸收营养的方式和其他动物是一样的,都是以糖、脂肪、蛋白质为主要物质,其他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为补充物质。
这个过程中,葡萄糖参与新城代谢,食物中的淀粉会转化成糖,提供动物所需求的热量,多余的糖分,会就转化成脂肪。
蛋白质则是组成碳基生物基础单位,细胞的基础有机物质,是所有动物必须摄入,所有的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都是动物必须摄取的。
那么对鱼来说,食物中有糖、有腥味的饵料,就代表着能量,代表着蛋白质,而香味则是不同的食物,因为成分的不同,散发出不同的香烃。
综上,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不分大鱼还是小鱼,只要是鱼,对食物中的糖、蛋白质,需求应该是一样的。
不应该出现小鱼爱吃,大鱼就不爱吃,就算因为水域附近的农作物不同,导致水域中的鱼食口特性有所区别。
鱼的个头大小不同,不应该对食物的香味、腥味的需求有什么不同的,那么为什么腥香的饵料投下去,往往是小鱼吃得比较多呢?
二、大鱼不吃腥味饵的原因是什么
在任何水域中,体型较大的鱼,总是会处于食物链的顶端,相应的,数量也总是最少的,所以,一旦有腥味较浓郁的食物投放到水中。
必然最先被个头小的小鱼先发现,并且最先抢食,由于小鱼的数量庞大,往往是大鱼还没有游曳到腥味饵的所在地,已经被小鱼们抢食一空。
久而久之,腥味饵对大鱼来说,就属于稀缺资源,而来源相对广泛,寻找比较容易的草根、腐植、水藻、水草茎叶,就属于大鱼的主要食物了,而大鱼喜欢吃本味饵料的说法,也就这么来的。
事实上,在实战中,腥味的大青虫、蚕蛹、小虾、鸡肝、鸭肠、螺蛳、沙蚕等,用来诱钓大鱼,不管是个头大的鲫鱼,还是鲤鱼、草鱼、青鱼,效果都是不错的。
三、钓大鱼用什么味型的饵料最好
想要钓到大鱼,用什么样的饵料味型最好呢?其实这一点并没有定论,但是,总体来说,需要遵循以下这么几点要求。
1、饵料的味型不能太复杂,钓大鱼其实并不拘泥一定要用素饵,比如一定要用麦粒、玉米、红薯才可以。
实战中,用腥味饵钓到大鱼并不少见,只要饵料味型不要太过于复杂,比如饵料中的味型,水域中的鱼压根就没有接触过,这自然会引起大鱼的警惕。
2、窝料的分量一定要足,前文所说,钓大鱼,不是不能使用荤饵,但是多会被小鱼所抢食,而窝料中适当地加入一些腥味饵。
既能保证诱鱼效果,大量的窝料也能留鱼,这样我们在使用荤饵做钓饵时,大鱼给口的几率肯定会更好一些。
3、发酵味的饵料更适合大鱼的口味。大鱼在长时间无法以腥味饵为主食,所以素食就是其主要食物。
久而久之,沉淀在水底的落底、茎叶,被腐泥发酵后,酒味、发酵味、酸味的食物,就成为了大鱼不可多得的开胃菜。所以我们在野钓时,使用发酵的谷物饵,更容易受大鱼的青睐,正是这个原因。
最后
钓鱼这个事,要说简单,是真简单,一竿一线一钩一饵就可以操作,但要真说简单,就当下的钓鱼环境而言,纯属自我催眠。
不管是配饵,还是钓鱼的其他环节,多琢磨,多思考,肯定没坏处,钓不到鱼不要紧,搞明白自己为什么钓不到,其实也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