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策(25)——剩余浮力及其阐发的几个话题

原创 渔具diy 2020-12-27 14:01:45

调钓“剩余浮力”之说,自N年前问世之后,时至今日争论不断。本文不参与个中争论,主旨只在浮力定义的基础上,简要阐释与实测力学的基本原理,重点针对“剩余浮力”所阐发的部分话题进行延伸探讨。

一、调漂是否存在“剩余浮力”

1、“剩余浮力”一词溯源

本人非专业人士,究源只能靠查找资料。据查,“剩余浮力”一词源自潜水艇系统的设计,最核心的内容是:通过压水舱调节,当“剩余浮力”为零时,潜水艇可以在水下某个深度悬浮,从而达到既不上浮也不下沉的状态,在推力作用下潜航。

2、物体什么状态下产生浮力

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定理,物体只有浸在流体内时,才会受到流体竖直向上托起的作用力——浮力。如果物体不浸入流体之内,并不产生向上的浮力。由此可知,水面上的剩余漂目不产生浮力。

3、调漂时浮漂的受力是平衡力

调目确定后,浮漂处于悬浮状态,受力为浮力F浮和重力G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浮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0,公式表述为F合=F浮—G重=0。既然合力为0,便不存在剩余的浮力或者重力。反过来理解:如果存在“剩余浮力”,一定存在“剩余重力”。

4、理论上不存在“剩余浮力”

如上所述,调漂时钓组在浮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达到了静态平衡,也就是浮力与重力平衡,其结果是既没有“剩余浮力”,也没有“剩余重力”,所以从阿基米德浮力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浮漂没有浸入水中的调目,确实不存在所谓的“剩余浮力”。

二、破坏性实验的直观结果

理论的概念总是抽象的,为了直观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破坏性实验。

1、破坏性实验的方法

本次实验在调漂筒中进行,方法简单,便于观察。实验使用的是一支中档芦苇浮漂。步骤如下:

a.空钩半水调6目;

b.完成后将浮漂剪掉6目;

c.再次将钓组投入水中;

d.观察剩余浮漂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提出的问题是:当剪掉该浮漂6目调目后,钓组是下沉还是上升?

空钩半水调6目

剪切6目作实验

剪切完成

2、破坏性实验的结果

相信许多钓友和我一样,认为剪掉6目漂尾之后,整个钓组会下沉,浮漂将沉入水中。

实验让人眼见为实,先看看结果:空钩半水调6目,用剪刀剪掉该6目漂尾后,剩余的浮漂漂尾,不但没有沉入水中,反而向上升起,露出水面达8目(见下图)。

剪掉6目入水后,剩余浮漂上升8目

30分钟时仍为8目

1小时后为6目 (大概率为热胀冷缩变目)

3、剩余浮漂上升的原因

当空钩半水调6目完成之后,入水部分的浮漂所产生的向上浮力,与钓组向下的重力相等,其合力为零,F浮=G重,钓组静态平衡。

原因在于:钓组的重力G重之中,包括浮漂的重力G漂。当剪掉剩余的6目漂尾之后,浮漂的重力G漂少了6目的重力,但入水部分的浮力没有减少,钓组由F浮=G重,变成F浮>G重—G漂(-6目),故只有剩余浮漂上浮,才能达到新的F浮=G重二力平衡,这一点是不是有些出乎意料呢?

4、破坏性实验的结论

调目部分如果存在“剩余浮力”的话,当剪掉该调目之后,“剩余浮力”消失,整个钓组必将沉入水中。但破坏性实验的结果与此相反,说明调目存在“剩余浮力”的说法并不成立。

在有关“剩余浮力”的视频中,引用人曾强调剩余浮力概念并不存在,只是为了讲解方便而借用,至此有关“剩余浮力”的话题争论似可结束。至于未入水“剩余调目”部分,应该属于“预设浮力”或“预设承载力”之类,科学理论没有给出定义,我们也不必勉强为之,更多的应该关注由“剩余浮力”之说而阐发的一些现实的技术问题。

冰封之初

四、“剩余浮力”阐发的几个话题

1、浮漂自重与浮力问题

毫无疑问,一支好浮漂的基本标准是:自重轻、浮力大。但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辩证的,假设一支浮漂自重很轻,浮力又很大,首先你得用重铅去平衡掉浮力,浮力大反倒失去了的优势。更重要的是,由于自重轻重力小,漂身不能自行下压,当遇到鱼游动、摆尾、蹭线等情况时,浮漂就会出现跳动,貌似非常灵敏,实则是稳定性太差。一支好浮漂当有合适的自重相匹配。

我们购买浮漂不能只考虑体积小浮力大,更要把自重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首选漂体较轻,但自重适中的,俗称“压手”的。至于空心气舱合成浮漂,工艺比较复杂,建议谨慎对待,其热胀冷缩变目难题就很难对付,这点与芦苇浮漂相比,差别要大的多。

2、漂尾空心实心的问题

今年4月,仍有钓友发贴认为:空心尾的剩余浮力大,所以灵敏度差。理论上讲,这是对浮力概念的误解。漂尾无论是空心与实心,只要直径相同,入水长度相等,所受水的浮力是一样的,即:F空=F实。空心与实心的差别,主要是材质的密度不同。密度不同浮漂的重力不同,与其所受浮力没有关系。比如:长度与直径相等的一根铁棒和一根塑料棒,入水后所受浮力相同,但由于铁的密度大于水,所以会沉没入水,而塑料的密度小于水,所以会漂浮于水面。

但为什么给人的印象是空心尾比实心尾的顿口行程小呢?其根本原因在于尾径的不同。空心尾基本都是通体等径漂尾,而实心尾大多数都是上细下粗的锥体尾,如果目间距相同,遇下顿口时,实心尾的行程要大的多,与空心或实心无关联。

经典7目空心硬尾浮漂

空心软尾不等距8目浮漂

3、目间距异同的问题

由上个问题引伸而来的,就是漂尾目间距的问题。钓友可以仔细观察自己野钓鲫鱼通用型浮漂,漂尾基本上都是渐细型的圆锥体,越靠近漂尖部位,漂尾越细,比如某品牌浮漂标注的漂尾直径为0.72——0.50mm,就是这种情况。此类浮漂从漂尖开始,目间距大由大变小,靠近漂身其目间距可小到零点几厘米,以保证在同一个钓点,改变调钓目时,浮漂的下顿目数大致相同,比如由调四钓二,变为调五钓三时,下顿目数维持一致,方便钓手观漂扬竿。市面也有部分品牌的浮漂,在圆锥体漂尾采用目间距相等的制作工艺,多数出现在小碎目浮漂。一般来讲,相同材质渐细型圆锥体漂尾的浮漂价位要高一些。钓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把圆柱形漂尾做成上大下小的目格的浮漂,在当心价格陷阱的同时,更要注意其存在的顿口降目不均问题。

不等目距浮漂

等目距小碎目浮漂

等目距浮钓浮漂

4、调高钓低与灵敏的问题

调高钓低即统称的调灵钓灵,也就是所谓的“剩余浮力”大。理论上当调钓达到一饵轻触底,一饵悬浮的静态平衡时,一旦有微小的动作,静态平衡就会被破坏,浮漂就会有动作。但是浮漂的这种反应,并不代表鲫鱼已经吸饵、吞饵,在鲫鱼拱饵、啄饵,甚至游动摆尾、蹭线时,浮漂都可能产生小晃动甚至跳动,此时扬竿基本上都是空竿。这算不算灵敏呢?严格意义上讲,这只能说明预设的灵敏度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灵敏。我理解的灵敏,应该是浮漂下顿、上顶时,扬竿即中鱼!这就是为什么野钓鲫鱼时,我们通常采取调低钓高,为的是让钩饵达到稳定状态,以便浮漂出动作扬竿即中鱼。换个角度,既然调高钓低灵敏,为什么野钓鲫鱼时,一般我们都习惯于调4、5目,钓2、3目,而不是调10目以上,钓1、2目呢?这本身很能说明问题。

鉴于帖子有些过长,而有关话题亦还不少,比如:浮漂控制与显示的问题、重心与调目的问题、材质与灵敏度的问题等等,留待以后再行探讨。文中所述纯属个人观点,理论和钓技水平所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仅供阅读参考。

本文作者:一画开天_663a4a
相关推荐

自制水上钓鱼浮台,剁手篇

原创推荐三天两头钓

聊聊浮漂那些事儿

原创推荐Funfish

自己动手做钓具的快乐,自制竿架和饵料粉碎机出炉

悦钓钓鱼视频

油桶如何自制鱼笼?野钓客教你!

纸上谈鱼

呕心沥血,打造属于自己的路亚竿

原创推荐我才是逸远居士

如何自制小?野钓客教你!

纸上谈鱼

入门 调漂 饵料 路亚 海钓 水库 坑塘 江河 台钓 四季 钓法 鲫鱼 草鱼 鲤鱼 青鱼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