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走水不钓鱼,在没有走水的水域,钓安静的鱼,是没有灵魂的,而走水最为明显的水域,那一定是江河,而非要说走水最严重的水情,莫过于正在涨水的江河流域,但凡这种情况,都已经不能用走水来形容了,一般我们管这种水情,叫做湍流;
涨水时的江河,流速急不说,水势也不小,不管是打窝,还是下杆,很难将饵料驻留,所以明知道涨水的江河流域,鱼情必然不错,但是,总是没有行之有效的手段,能诱鱼、聚鱼,更遑论钓鱼了;
钓鱼这个事,要么鱼主动一些,我们来做个窝子,通过大量可口而有营养的食物来吸引鱼群进窝、觅食,顺带着将钓饵吞食;要么我们主动一些,去找哪里更有可能聚鱼的区域,作为钓点,简而言之,钓鱼人和鱼,总要有一方更主动,如果鱼不主动,钓鱼人也不主动,那就别钓鱼了,纯当晒太阳了;
那么光是做到主动,当然也还不够,湍流钓鱼,打窝需要技巧,饵料更是需要技巧,最后再结合钓法,三者合一,这样才能在湍流中有所斩获,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罗列一下,这三者,分别要做到什么呢?
第一点、找到有流速差,或者能明显阻碍水流的区域做钓点
除了人工修建的渠道、运河,罕有江河能一马平川,从源头到出口一条直线奔腾而下的,必然会有某些河段有蜿蜒、有洄湾,某些河段有铧尖,某些河段有大量水草等等地形;
这类的地形,会对湍急的流水,形成明显的阻碍,在流速差明显的区域,水流的流速非常小,甚至会形成相对静止的涡旋,在这种区域,本来就会因为流速缓慢,吸引大量鱼群栖息,而且因为流速差,会滞留大量的生活垃圾、漂浮的水藻、水草,从而滋生大量的微生物;
不用打窝,就能吸引不少鱼群进驻,如果打窝,效果当然就更好了,当然,这种地形的钓位,也并不好找,如果实在找不到,那就退而求次,找茎叶类水草茂密的近岸区域,因为茎叶类水草普遍比较坚韧,对水流的阻碍,尤其是水面下水流的阻碍非常明显,可能水面流速湍急,但是接近水底草根附近,其实流速是极为缓慢的;在水草根系附近打窝、作钓,只要钓组搭配适宜,几乎担心钓组走水现象;
第二点、巧用粘粉,流速再大也不怕
在湍流中作钓,很多老鸟习惯用活饵,或者玉米、红薯块等不雾化的钓饵,因为水流流速较急,手食很容易被水流冲刷,所以只有不雾化的饵料,挂在鱼钩上,才能吸引湍流中的鱼群;
其实这种思路有点过于保守,就算我们找不到流速差异较大的区域做钓位,不管是手食,还是活饵,甚至是玉米、红薯,只要用好粘粉,流速大一些,其实也不怎么影响钓饵的效果;
如果是手食,我们可以直接用粘粉开饵,附钩之后,再蘸一下饵团,然后蘸酒米,搓饵直接沉底作钓,这样的搓饵饵团比重极大,不用担心饵团被水流冲刷;如果是玉米、红薯块,甚至是蚯蚓,也可以采用类似思路,粘粉蘸酒米,一方面增加了钓饵的比重,另一方面则利用粘粉的黏性,能让钓饵多几层味型;
第三点、使用双铅,缓流钓悬坠,急流钓沉底
涨水期的江河,有一大特点,就是水底、水面上的流速明显不同,浅水区域尚不明显,但是深水区域,这种情况则非常明显,再者,因为水比较深,铅坠到浮漂之间的水线距离比较长,很容易被水底暗流冲刷得比较弯曲;
且不说水线弯曲对浮漂钓目的影响,就是这种弯曲,很容易出现有鱼给口,等到我们看到浮漂动作,提竿后跑鱼率非常高,就这一种结果,就让人很是郁闷,所以,在这种水清作钓,还是直接使用双铅钓组,比较合适;
如果我们选择的钓位,是流速比较缓慢的区域,那么我们可以采用双铅均悬底的钓法,两枚铅坠之间相隔20~30厘米,这样多出一个重心,能让较长的水线,始终处于一个紧绷的状态,钓组的讯号是极为灵敏的;
如果我们选择的钓位,水流比较湍急,那么就采用下坠躺底,上坠触底,上下坠间距5~6厘米,虽然不能完全保证水线是绷直的,但是在流速较大的情况下,这种双铅坠配置,能增加钩饵的适口性,而中钩鱼能拖动双铅坠带动浮漂,那必然是大鱼,而且一定是死口;
最后,涨水期钓江河流域,其实是不太建议钓跑铅和闷竿的,前者钓组的浮漂起伏太频繁,观漂时间久了,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而且不是黑漂,其他漂讯提竿,很容易误判;而后者需要长时间握竿,对基本功很考究,不是老鸟,或者对这种钓法经验丰富的钓友,很难从竿稍的动作判断讯号的真实性;
所以承接开篇所言,流速不影响我们打窝诱聚时,我们可以偷个懒,让鱼主动一些,如果流速已经影响到我们打窝诱聚了,那么还是我们主动一些,如果做不到以上三点,那不如赶紧收杆回家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