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鱼的活性也是越来越好,尤其是连续的升温,让钓鱼人简直按捺不住出门的欲望,对鱼来说,升温,就是活性十足、胃口大开的必要条件,对钓鱼人来说,升温,就是连杆爆护的前奏;
奈何不少钓友却会在实战中发现,在春末夏初之际,要说鲫鱼、白条等小体型鱼,上钩并不难,但是鲤草之类,体型稍微大点的鱼,却并不好钓;
尤其是,当我们把目标鱼,改为鲤草等大体型鱼时,却总是出现,钓点浮漂附近,时有鱼泡浮起,甚至鱼花、鱼星也是左右开弓,就差鱼不停的在浮漂附近跃水了;
但是,除了浮漂轻微的点动、晃动,等很久都没有鱼给口,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已经有发窝迹象,那必然是饵料、钓点没有出问题,但是鱼就是不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钓鱼,不怕浮漂乱动不好判断,最怕就是浮漂纹丝不动,既然浮漂有漂讯,水面有鱼星、鱼泡来辅证,那就说明鱼已经进窝了,那么,我们需要判断,到底是鱼的问题,还是的饵的问题;
而只要有鱼进窝而不给口,其实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不是鱼找不到,要么就是鱼不想吃,而这归根结底,大体上也就分为两大类,一类,鱼的问题,另一类,饵的问题;
第一类,鱼的问题
只要鱼进窝子里,而不开口吃饵,除开鱼不想吃这种原因,那多半就是鱼找不到饵,或者说吃不到饵,所以才觅着饵料的香味进窝,但是怎么也找不到食物,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性:
1、饵料陷入到泥底、草底、石缝里,这是野钓最常见的情况,因为没有精准找底,仅仅是确定了钓点,也就是钩饵落点的水深,但是,钓饵、窝料,都陷入到了泥弟、草底、石峰里;
鱼自然是围着我点附近不停打转,但是找不到吃的,自然就谈不上给口,我们能做的,就是重新找一下底即可;
2、饵料雾化太好,钓目太低,钩饵没到底就溶散完了;这也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多见于新手使用商品饵做钓,因为调漂的方式,是调平水钓1~2目,钓目做的比较小;
但是,因为不能很好的把控饵料的溶散,所以没等到钩饵落地,饵料就已经脱落完了,仅仅是空钩在水底,那进窝的鱼,肯定是只会进食窝子里的窝料,对空钩视若无睹;
建议:野钓也好,坑钓也罢,精准找底的意义非常大,别看以上是两种可能性,但是说白了,都是因为没有静准找底,对钩饵落底之后的情况,没法做到精准判断,如果我们静准找底了,那必然会在找底过程发现水底的情况,亦或者是饵料溶散、脱落了,钓目是会有明显变化的;所以,静准找底,静准找底,静准找底,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记住;
第二类、饵的问题
什么是饵的问题,钓友们在配饵时,经常会有一个常识性误差,就是嗅觉和味觉是等同的,比如,我们开出的饵料,是薯香味的,那这个薯香味,其实指的是嗅觉;
我们吃过红薯、地瓜,吃进嘴里的红薯,其实是甜味十足的;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调配的薯香味的饵料,是不是一定就是红薯口味的呢?
如果是不添加药酒、小药的时候,因为生产工艺、原材料成本等原因,那薯香味的饵料,大部分的口感,必然也是红薯的甜味,但是一旦加了药酒、小药,而且比例不当,那必然不是什么正常味道;
这就好比,我们都知道香水可以调配成我们任何喜欢的味型,而且我们也愿意闻到这些适宜的香味,但是绝对没有人想着喝上几口香水;
添加了药酒、小药的饵料,实际情况和这种情况是很类似的,因为香味浓郁,所以钓点附近的鱼群,很快就被吸引进窝了,但是,味型太香、太浓,对野外的鱼来说,这就是香味和香水之间的区别了;
而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死窝,也就是因为香味太过于浓郁,吸引了大量的进窝鱼,但是因为饵料实在太香浓,所以鱼又不敢吃,只好一直驻留在窝子附近来回巡游;
建议:野钓可以用酒,但是不建议用药酒,更不建议用小药,因为酒是粮食酿造,进水之后,不管有多浓郁,都会被水给稀释掉;但是药酒的香味,不仅仅有乙醇的味型,更多的还有药材的异香,其效果到底有多好,不太好说;
而出现了死窝现象,建议在原窝点附近5~8米左右的位置,开个新钓点,不要加药酒、小药,再次打窝,钓饵做的更素淡一些,做到浓引淡钓,那么很多就会有鱼给口了;
最后
除了以上这两大类原因,在实战中,会不会有其他的原因呢?当然也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气温骤升骤降,亦或者天气闷热时垂钓;
体型略大一些的鲤鱼、草鱼、鲫鱼多半都不在水底,但是我们打的窝子正好在鱼道附近,也会导致这种情况,但是只要对比一下时间段,我们错开高温的午间,改为清晨、夜间出钓,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
那么除此之外,基本上也不会有额外的原因,导致这样的现象,所以,回到我们开篇所言,钓鱼这个事,不怕鱼口诡异,不怕鱼情复杂,只要漂有动作、有讯号,那不是鱼的事,就是饵的事,解决之后,就没有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