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钓鱼时,因为鱼在水下,肉眼是很难观察到水底的具体情况,所以我们会借助浮漂,来判断钩饵在水底的情况,一旦有鱼吸食、吞咽钩饵,如果鱼钩又刺中了鱼唇,就会带动浮漂,而浮漂相对于水面的变化,我们称为漂相;
漂相的形成,完全是因为钩饵在水底受到了外力,发生了变化,我们通过整理、归纳、总结,将一些漂相归纳为必中鱼的信号,如黑漂,顿口、顶漂、拖漂,理论上,只有鱼钩刺中鱼唇了,鱼带动鱼漂,才会发生这几种漂讯。
但是,在实战中,我们也会发现,就算这种漂相出现了,我们提竿时,总是没鱼,至于刺没刺鱼,是没办法判断的,如果偶然出现这种情况,那不是什么大事,可是要频繁出现,那就严重影响我们的渔获,甚至会因为频繁提竿,导致窝子散掉,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检查一下这几个环节,看看具体是哪里出了问题。
在分析具体原因之前,我们必须要认清的,就是窝料已经起了效果,所以有鱼进窝了;而之所以会出现中鱼漂讯,而提竿总是没鱼,无外乎调钓、饵料、钓组出现了问题,而这些环节的调整,其实只需要1~3分钟的操作,就能解决,所以大可不必担心,分析的太细,环节太多,浪费我们宝贵的垂钓时间。
小鱼闹窝是第一个应该排除的原因
小鱼闹窝之所以烦人,不仅仅是因为鱼小,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不好钓,别看鱼小,闹腾起来,各种漂相都能造出来,什么黑漂、顶漂、顿口、移漂,但讨厌的是,除非用专门的钓组,也就是线、漂、钩都专门配置,否则很难抓口,钓不上,又被不停的闹,佛也有火啊;
而理论上,小杂鱼对所有有可能是食物的物体,都有强大的好奇心和攻击欲望,就算是挂一粒石头,只要窝料把杂鱼吸引进窝了,小杂鱼也会试试能不能吃;所以,我们必须先排除这个原因。
验证方法:我们可以用随身携带的粉饵(越腥、越香越好),不需要开饵,直接就撒到岸边,如果很快有小鱼抢食,那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小鱼闹窝,如果等了好一会都没有小鱼抢食,那多撒几把,理论上只要有小鱼在钓点附近,最多1分钟的时间,就会游曳到抛洒粉饵的位置抢食;
解决方法:小鱼闹窝是没办法解决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善钓组、饵料形态、状态来规避或者让开小鱼闹窝,比较常见的有以下这么几种,而届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方法:
1、钓饵换种饵,闹窝的小鱼无法吞咽颗粒直径较大的食物,尤其是不雾化的,如麦粒,小杂鱼抢食几次,发现吸食不动、吞咽不下,也就离开了;但是,这种做法很有可能导致进窝鱼也停口了。
2、面饵打黏、打硬;小鱼之所以闹窝,就是因为饵料黏软、溶散好,会雾化成适合小鱼吞咽稀释的小颗粒,如果我们将饵料打的黏、硬,雾化很缓慢,这样小鱼吃不到,也能有效避免小鱼闹窝;
那么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用粘粉开饵,将饵团打黏,多放置在空气中,这样饵团就会黏、硬,进水很久都不会雾化;这种方法常用于湖库守大物,但是这种方法不适合诱钓小体型鱼,对小体型鱼来说,吞咽起来很麻烦,诱惑力一般。
3、改悬坠为铅坠沉底,铅坠的重量增加了,会带动钩饵快速沉底,几乎没有给小杂鱼抢食的时间,而钩饵到了水底,因为底栖鱼普遍体型会略大,小杂鱼很少在水底闹窝;如果是瓜子鲫在水底闹窝,这种方法没什么效果;
4、采用跑铅钓法,跑铅钓法可以通过钓目的调整,当小鱼闹窝时,尽管也会拖动浮漂,但是幅度都不太大,一旦出现黑漂,那必然是死口、实口,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的过滤掉大多数小鱼闹窝的假口。
5、打双窝,这是野钓用,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一旦有小鱼闹窝,就用腥香的饵料开一团饵料,适当的加些粘粉,不用太黏,适当即可,鸽子蛋大小,然后将饵团抛到离主窝点3~4米以外的地方。
因为小杂鱼食量不大,鸽子蛋大小的饵团能让小鱼吃很久,这样,能有效的避免其在主窝闹窝,而适当的添加一点粘粉,能有效减缓饵团的雾化时间,能更长效的留下小杂鱼。
调钓太灵,是假漂相出现的最常见原因
只要能排除掉小鱼闹窝,那放在第二个排除的原因,必然是调钓太灵;要知道,悬坠钓法的精髓,就是浮漂、钓饵、铅坠之间,能形成静态平衡,一旦有鱼给口,打破了这种平衡,浮漂或上升,或下沉,这就是漂相的原因;
而我们在调钓时,尤其是野钓时,很多钓友总是认为,调钓越灵,主动抓口的成功率越高,这种思路,对进攻性打法的竞技、黑坑钓手来说,已经形成身体的本能,而对于节奏相对缓慢一些的野钓来说,这就是一种比较糟糕的选择了。
对野外的鱼而言,野外的食物,不管是哪种来源,相较于钓鱼人的饵料,都属于味型寡淡,所以只要是钓鱼人配置的窝料,只要不是味型太过于浓郁,那吸引鱼进窝就是必然的事情,但是什么鱼种进窝,到底多大体型的鱼进窝,这就很难说了。
如果我们的调钓太灵,那么进窝鱼蹭线、撞漂、涮饵,都会导致浮漂有动作,因为钓组越灵敏,浮漂和铅坠、钓饵的平衡越容易被打破,漂讯就越频繁。
验证方法:上推浮漂,大约2~3目的距离,浮漂无变化,继续推漂3~4目的距离,浮漂还是没变化,那说明至少一钩到底,然后恢复原来的位置,下推浮漂,推漂距离为钓目的数目,如果浮漂马上黑漂,或者只漏出一个漂尖,那就说明是调钓太灵,因为钩饵状态是底钩沉底、上钩离底。
解决方法:适当加铅,重新做调目,将调目降低,这样铅坠离底的距离就会缩短,而后我们钓目只要不是太高,子线都应该是弯曲状态,这样钓组的整体,就偏钝了,进窝鱼蹭漂、蹭线,仅仅是弯曲的子线就能将其过滤掉了。
因季节因素,导致的鱼口轻,或者是遇见滑鱼了
严格来说,轻口鱼和滑鱼并不是一回事,因为这两中鱼口的成因不同;轻口鱼有两种,第一种是因为季节、气温变化,鱼需要适应温度变化,如突然的高温、低温,都会导致鱼的生理性不适应,进食欲望很低,所以对食物,表现的没有多少进攻性;第二种因为持续的低温,为了在低温环境减少脂肪消耗,大脑给出减缓运动的指令,鱼是想吃,但是身体不允许。
而滑鱼的成因,也有两种,第一种,是因为鱼被鱼唇伤过鱼唇,伤口处形成了角质层,鱼钩根本就刺不穿,而就算钩饵被鱼吸进鱼唇内部,也会从鱼唇的伤口处滑出;第二种,可能被鱼钩伤过,可能被惊吓过,对鱼钩非常警惕、敏感,钩饵稍有动静,就会逃之夭夭,这种鱼可以定义为狡猾的鱼;
但是不管轻口、还是滑口,遇到了而不正确应对,那就只有一种结果,就是漂讯频繁,鱼口抓不上,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可能7~8竿之后,窝子就彻底停口了;
验证方法:将饵团体积减半,并且适当添加一些雪花粉,让饵团更轻,观察一下漂相的幅度会不会更大一些,如果会,那就可以确定是滑口鱼或者轻口鱼了,因为我们减少饵团体积,减少饵团比重,尽管鱼口很轻、滑,但是表现在漂讯上,会导致浮漂动作幅度加大,但是验证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这种问题。
解决方法:在遇见滑鱼、轻口鱼时,一般我们从三个角度去解决,也就是调钓、改善饵料、改变钓法:
1、该改悬坠为沉底钓,铅坠到底,事实上钓组偏钝了,但是好处就是,只有鱼钩彻底刺鱼成功,鱼才能拖动铅坠,从而带动浮漂,产生真实的漂讯。
2、将饵料打黏,添加雪花粉,饵料比重减轻,让轻口、滑口鱼吸食钩饵时,能将钩饵吸入的更深,刺鱼的成功率会更高。
3、改变钓法,改为大跑铅,只抓黑漂,其他漂讯都放口;大跑铅的的思路,就是当鱼口轻而无力,或者不足以拖动铅坠时,主线会在锁紧铅坠的两颗太空豆之间滑动,但是只要是实口、死口,也就是刺鱼成功了,必然会拖动铅坠,而这就会出现黑漂,这样用来应对,不会惊吓进窝鱼,鱼口更真实。
使用的鱼钩偏大或者偏小
在实战中,鱼钩也好、调钓也好,都是预判断,也就是说,我们计划的目标鱼体型,和实际上能钓上来的鱼,肯定是有误差的,当然,我们在黑坑出钓,自然没有这样的问题;
而事实上,鱼钩的大小,很影响实战效果,鱼钩太大,加上饵团,会导致进窝鱼无法吞咽,只能频繁吸食、撞击钩饵,导致顿口、顶漂频出;
而鱼钩太小,虽然会让进窝鱼顺利吸食,但是,鱼钩钩号太小,会因为钩尖和钩柄之间的间距过窄,很难在刺中鱼的瞬间翻转,最多勉强算个挂鱼,但因为钩饵被吞咽的过深,自然会带动浮漂出现黑漂的迹象;
验证及解决方法:一旦排除了以上这几种情况,依然还是出现中鱼漂相频繁,但是提竿空竿,那么有且仅有这一种原因,就是鱼钩钩号出问题了,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换鱼钩,或者将饵团搓小,挂在钩尖即可,当然,优先推荐的,必然是更换鱼钩,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老鸟们往往都会在野钓时,准备不同钩号的鱼钩,就是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总结语
在实战中,什么情况出现都是正常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析原因,并根据原因,并解决就可以了,而钓鱼这个事,只要不是客观因素,那基本上都是饵料、调钓、钓法、配件上出现了问题,挨个试一遍,其实也花不了多久,但结果基本上都是立竿见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