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饵料配方是存在的。不过,越是好的饵料配方针对性越强,针对性强也就意味着广谱性弱,也许只能只在某一特定的环境、特定的鱼情下发挥“奇效”,换个钓点换个对象鱼就不行了。所以我一直建议大家,不要太纠结于配方问题,只要你能明白一些常用饵料的成分、功效,然后多进行搭配、试验、对比,总有一天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神奇配方。
我给不了好的配方,只能将自己的选饵思路、搭配方法讲出来供各位借鉴,今天就说配饵中很重要的一环,即粗细结合。粗细结合很好理解,就是把大片状的饵料和细粉状的饵料混在一起,我想肯定有不少人一直是这样使用的。但你知道饵料为什么要粗细结合,如果单开有哪些弊端,以及怎么样的比例搭配才能让饵料状态更适合鱼情等等问题吗?
饵料单开不行吗?
当然不是,市面上大部分饵料都是可以单开的,尤其是近几年商家为了方便新手使用,将饵料做的越来越通用化、简单化。我认为饵料可以相对广谱,但绝不永远万能,“一包打天下”也只是一句霸气的宣传词而已。有些鱼的习性有共通之处,有些鱼的习性截然相反,连大家公认的万能饵蚯蚓都做不到通杀,更别说商品饵了。
再说鱼的个体,小鱼嘴小口味重,我们要采用细腻一些、雾化强烈一些、味道较大的饵料;大鱼食量大口味淡,则需要以粗颗粒、大片状的谷物粮食为基础,减少雾化和化学香精的使用。野钓鱼情复杂,谁也不知道下一杆会来什么鱼,有些人甚至都不设定目标鱼,反正谁来吃就逮谁,此时如果只能用一包饵料单开,该是选择细腻一点的饵料还是比重较大的基础类饵料呢?
饵料需要搭配,但为什么讲究粗细结合?
第一点前面说了,小鱼偏向细腻、柔软、雾化强烈的饵料,大鱼食量大需要用粗颗粒来增加续窝能力。
第二点,饵料的粗细直接影响到钓鱼人的使用。大家都喜欢用拉饵,可有的人总是开不好,要么拉不大、要么不圆润,这些问题很大一部分是饵料粗细搭配不合适造成的。
我开了两款饵料简单地做一个对比,应该能反映一些问题。
A饵料主要成分为天然谷物,从照片大家就可以看出片状很大,有一些大比重的粗颗粒。
B饵料主要成分为小麦胚芽、红虫粉、磷虾粉,虽然也有大片状的东西,但总体比A细腻一些。
各取一份单开,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并静置。握拢成团以后,我们仔细观察还是能够看出黄色饵(A饵料)比较“粗糙”一些。
A饵料很容易就能拉出大球,但饵团不圆润、不瓷实,下图两个饵团还是稍微好点的。
B饵料轻易能拉出圆润、瓷实的饵团,但拉不大。
把两款饵料放入水中看看状态。
A饵料入水后快速膨胀,大比重的物质呈立体状脱落。
B饵料入水后变成了一个“小绒球”,细粉状的物质向四周扩散。
大家看了这个实验可能感觉差异不太明显,那是因为我手头上饵料有限,大家看照片也能看出来A饵料还是有不少细粉状的东西,而B饵料也有一部分片状物。
补充一点:有些钓友会通过添加拉丝粉的方式来拉大球,这样拉出来的饵料钩上残留太多、影响雾化,钓小鲫鱼诱惑力小还挡口;水底没有粗颗粒,稍大个体的鱼进窝后留不住,只能依靠窝料弥补。
饵料如何搭配,才能兼顾诱与留。
如果目标很明确,饵料很好开,单用一种完全可以。
如果目标不明确,想尽可能做到大小通杀的,最好采用粗细搭配,小鱼多大鱼少,粗片状的饵料在20%~30%左右就可以了,诸如918野战、超诱、野钓七号之类,或者直接撒上百分之5%~10%的酒米。
酒米需要用碎米、小黄米,不可加多,容易破坏状态。
大鱼多小鱼少,粗颗粒的饵可占到50%甚至更多,粗颗粒不一定得是谷物类基础饵,像一些膨化颗粒如螺鲤、三色鲤,甚至底窝料都行。
大个体鱼建议搓饵,可以适当放一些玉米糁、酒米,也可以放切碎的生玉米。
最后一定有人会问:钓个鱼需要这么麻烦吗?
这一点和鱼情的好差有直接关系,如果鱼多、好钓,谁也不喜欢麻烦。
我见过一些特别好钓的水域,鱼不挑食,给什么吃什么,线组粗一点、鱼钩大一点也照样来销魂大顿口。
但也见过一些特别难钓的水域,鱼滑、口弱,饵料残留多一些、浮漂稍微调的不太准确,信号就不对劲。
还是那句话,适合鱼情适合自己的钓法,就是最好的。